科技服务>农业主推技术>2025年农业主推技术详情
(一)技术基本情况
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废弃物产生量日益增加。据估算,全国畜禽粪便年产生量约10亿吨,农作物秸秆产生量约9亿吨。在种养分离的背景下,农业废弃物收贮和资源化利用成本抬升,能源化、肥料化作为两种主流利用方式的经济效益偏低,难以有效拉动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的有序收贮和利用,畜禽粪便露天堆放、秸秆焚烧或随意丢弃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成因。因此,寻求一条农业废弃物高值化利用途径,以经济杠杆撬动农业废弃物有序收贮和利用,成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农业绿色发展的迫切需要。
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资助下,经过十多年的研究,项目组成功研发了以农业废弃物食用菌基质规模化生产技术为核心,以食用菌菇房构建、食用菌高效栽培技术和食用菌基质废料还田利用为配套技术的农业废弃物食用菌基质化利用技术体系,转变传统的“农业废弃物-堆肥/商品有机肥-还田利用”模式为“农业废弃物—基质—食用菌栽培—基质废料—还田利用”模式。通过引进食用菌生产,大幅提高了畜禽粪便、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经济价值,不仅推动了结构调整和产业扶贫,带动了农民脱贫致富,而且促进了农业废弃物的有序收贮,有效防治了农业面源污染,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
该技术获得了2项登记成果,分别为《食用菌规模化简易设施生产技术的集成与示范》(登记号:9312012Y2315)和《优质食用菌设施化生产技术推广》(登记号:9312009Y0935);4项专利,分别为:一种双孢菇基质发酵装置ZL201610029303.5、一种双孢菇基质压块机ZL201710134894.7、双孢蘑菇培养料发酵后贮藏与还原利用方法ZL200710046344.6、双孢蘑菇覆土材料发酵土的制备方法ZL200810034603.8;2项地方标准《草生菌菇房建设技术规程(DG5329/T66-2017)》和《双孢菇栽培基质生产技术规程(DG5329/T68-2017)》。
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农民日报》头版予以了报道。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农业废弃物食用菌基质化利用技术已在山东、云南、上海、北京、福建、浙江、河南、河北、四川等全国各地得到广泛应用。实践证明,以畜禽粪便和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为原料,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三)提质增效情况
该技术模式可实现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有序收贮和高值化利用,经济效益远高于能源化、肥料化利用模式,每吨原料净收益超过200元,农业面源污染减排40个百分点以上。通过调研,项目组还提出了“食用菌产业联合发展模式”建议并获得采纳,即食用菌龙头企业发挥技术、资金和营销优势,作为产业中枢,统一基质生产和菌种扩繁,统一品牌、认证和统一营销;合作社组织农民,发挥农村劳动力、闲置房屋和粪便秸秆资源优势,统一收集粪便秸秆,统一菇房建设和食用菌栽培技术,形成了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三方联合体,不仅实现了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而且有效控制了面源污染,促进了农业废弃物收集利用的市场化运行。
该技术模式的核心为食用菌基质规模化生产技术,配套技术包括食用菌菇房构建技术、食用菌高效栽培技术和食用菌基质废料还田利用技术。
(一)食用菌基质规模化生产技术
以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作为基质原料的食用菌主要为双孢菇、巴西菇等草腐菌。牛粪、羊粪、鸡粪等畜禽粪便以及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秸秆都可以作为食用菌基质原料,畜禽粪便使用前应晒干、打碎、过筛,作物秸秆要求新鲜无霉变,碾压、截段。
建堆发酵前,需将粪便和秸秆充分预湿。建堆时注意堆形四边垂直、整齐、料堆顶部做成龟背形,并用粪便覆盖,增加上层压力;料温开始下降时翻堆。为提高基质品质,应采用二次发酵技术。对面积小、密封较好的菇棚,可直接将一次发酵后的基质转移到菇棚床架上,进行巴氏消毒,料温逐步降低到50-52℃,通风换气,控温4-5天完成二次发酵。对密闭性差或面积过大的菇棚,可在菇棚外搭建一个发酵场地,完成二次发酵。
优质基质应:腐熟均匀、呈咖啡色、无粪臭味、富有弹性、手捏能捏拢、松手即散、有草香味。
(二)食用菌菇房建设
食用菌菇房的基本要求为:保温、保湿、通风性能好、便于遮阴。
简易菇房可以利用农村闲置房屋、地下室、畜禽圈舍、大棚温室等进行改造,也可以新建满足草腐菌生长发育所需环境条件菇房等。
工厂化菇房是指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能力,配备有温控系统,可以实现周年栽培的设施,可以采用保温彩钢板、红砖、空心砖、塑钢或混泥土等进行搭建。
(三)食用菌栽培
工厂化菇房因温度可控,可根据市场行情,选择食用菌类型。简易菇房/棚需根据季节性气温变化,选择合适的食用菌类型。双孢菇发菌和出菇的适宜温度分别为22-28℃和12-19℃,适合秋冬季栽培;巴西菇的发菌和出菇适宜温度分别为24-30℃和21-28℃,适合春夏季栽培。
菇棚在进料前必须进行彻底清扫和消毒,基质进棚后亦需要进行密闭熏蒸、消毒,播种前后也要做好防止杂菌污染的工作。播种后3天内,紧闭菇棚,以保湿为主,视空气情况稍作通风,以促进菌丝萌发吃料;3天后随着菌丝生长,逐渐加大菇房通风量,促进菌丝尽快在基质中定植。发菌18-20天左右,菌丝吃料2/3,接近料底时,应及时覆士。覆土应具有团粒结构,土质疏松,含有一定腐殖质,有良好的持水能力和通气性,且不含有病原菌和害虫,呈弱碱性。覆土厚度3-4cm左右。当菌丝扭结产生菇蕾时,应及时喷结菇水,当子实体普遍长到1cm左右时,喷出菇水,保持相对湿度80-90%。
双孢菇一般在菇盖3-4cm左右、菌膜未破时采收。每潮菇采收结束时,应及时整理床面,剔除床面上的老根死菇,补覆湿润的细土。
(四)食用菌基质废料利用
基质废料可直接还田利用,还田量以1~2t/亩为宜;还可经堆肥后作为蔬菜栽培基质的原料或有机肥的原料。
(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联系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邮政编码:100081
联系人:刘宏斌王洪媛
联系电话:010-82108763
电子信箱:liuhongbin@caas.cn
(二)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四砖塔胡同56号
邮政编码:100810
联系人:金书秦胡钰
联系电话:010-66115911
电子信箱:hellen_huyu@163.com
(三)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
联系地址:上海市金齐路1000号
邮政编码:201403
联系人:黄建春 汪雯翰
联系电话:18918162083
电子信箱:jianmushroom@163.com
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资源丰富的地区,均适宜食用菌基质化利用技术模式。工厂化菇房投资大,建设运行成本相对较高,但温度可控,一年四季都可栽培食用菌。简易菇棚建设运行成本较低,农村闲置房屋、地下室、大棚温室、畜禽圈舍都可改建为菇房,但由于难以控温,每年栽培食用菌时间有限,可根据食用菌发菌和出菇适宜温度,结合市场行情选择适宜的食用菌种类。
基质生产过程要注意2个发酵阶段都要均匀充分,食用菌栽培过程要注意染菌及病虫害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