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服务>农业主推技术>2025年农业主推技术详情
花生是我国重要油料作物与经济作物,年总产和单产均居世界首位,既是主要的食用植物油和蛋白质来源,也是我国粮油类商品中为数不多的具出口创汇优势的农产品。农业部连续多年监测结果显示,黄曲霉毒素污染是威胁花生质量安全、限制产业发展和出口贸易的重大问题。针对这一重要问题,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出了中花6号等黄曲霉毒素抗性品种,创建了花生黄曲霉毒素高灵敏检测技术,建立了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控制技术,经协同攻关和集成组装,形成了花生黄曲霉毒素全程控制技术,其大面积推广应用将对我国花生产业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更为其它农产品真菌毒素污染防控提供可复制借鉴的引领性技术路径。
核心技术已经通过审定、鉴定或已经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或省部级成果奖励,成熟程度高。部分核心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整体技术达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
(1)选育的中花6号、中花21号(鄂审油2012001)等花生抗性品种表现出良好的抗黄曲霉毒素污染特性,已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此外还筛选出了适应不同产区的花生抗性品种。
(2)创建的农产品黄曲霉毒素高灵敏检测技术已经通过成果鉴定(鄂科鉴字〔2012〕第04119191号),相关成果获得中国、美国、新西兰、日本、韩国等发明专利30多项,并获得2015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成果奖励。该技术经鉴定达国际领先水平,国际著名顶级期刊ChemSocRev评述“不仅高灵敏而且准确”、CurrOpinBiotech评述“发挥了引领作用并被广泛应用”。成果部分产品被美德意比新等国应用,并被FAO国际半干旱所在亚非地区推广,使我国跻身于本领域国际领先行列。
(3)花生黄曲霉毒素全程控制已经形成了系列技术农业行业标准,包括《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控制技术规程》(NY/T2308-2013)、《花生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NY/T1286-2007)、《植物性农产品中黄曲霉毒素现场筛查技术规程》(NY/T2545-2014)、《花生黄曲霉毒素检测抽样技术规程》(2016年11月通过农业行业标准审定)、《黄曲霉菌株产毒力鉴定方法》(NY/T2311-2013)、《花生黄曲霉侵染抗性鉴定方法》(NY/T2310-2013)等。
选育的花生抗性优质品种等已在我国花生主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并表现出了抗花生青枯病、抗黄曲霉毒素污染等优良特性,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研制出的黄曲霉毒素高灵敏检测技术成果已在我国农产品检测机构被广泛用于粮油监控、普查、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等国家任务,还被中央储备粮库等数百家企业用于原料监控,解决了玉米花生等种收储运中现场检测灵敏度低的难题,速度提高5倍,成本降低75%,检出率提高50%以上,有效降低了污染产品进入食物链的风险。
研制的《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控制技术规程》等系列农业标准及花生气调储藏技术等其他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全环节控制技术均已在示范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综上,花生黄曲霉毒素全程控制技术,已经在我国花生主产区示范推广应用,覆盖了花生的种植、收购、储藏、运输、初加工等粮油作物产品全产业链的各环节,为农民增收和企业增效提供了关键技术模式支撑,对其它农产品真菌毒素防控具有巨大引领性作用。
1.核心技术
(1)黄曲霉毒素高灵敏检测技术
(2)产前抗性、优质品种
(3)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控制技术
2.配套技术
(1)产中花生病虫害防治技术
(2)产中黄曲霉毒素污染风险预警技术
(3)产后花生安全储藏技术
(4)产后花生黄曲霉毒素降解技术
(5)产后花生安全性评价技术与标准
3.技术详细构成
(1)黄曲霉毒素高灵敏检测技术
花生生产、收获、储藏、加工、流通等全环节现场污染监测中,采用免疫亲和荧光检测技术及检测仪、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检测技术及检测仪等花生黄曲霉毒素高灵敏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及产品;实验室检测确认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精准确证检测技术。
(2)产前抗性、优质品种
成功选育的中花6号、中花21号兼备抗青枯病、抗黄曲霉产毒特性,在我国长江流域和南方花生产区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和青枯病发病严重区种植,从源头降低黄曲霉毒素污染风险以及有效防控青枯病。筛选出的天府18号,品质优良适口性好,适宜在我国长江流域产区种植。采用花生黄曲霉侵染抗性鉴定方法标准对产前花生品种抗性分级鉴定。
(3)产中花生病虫害防治技术
应用花生黄曲霉毒素控制污染技术规程,以清洁田园、合理轮作、适期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中耕除草、合理排灌等农业防治为基础,辅以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的综合防治技术。播种前,用种衣剂对花生进行包衣处理或药剂拌种、药土盖种等,降低花生种苗期发病率,同时有效防治蛴螬等地下害虫;花生生育期,50%多菌灵等药剂喷雾防治叶斑病、网斑病等病害,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8%阿维菌素乳油等药剂喷洒防治蚜虫、叶螨、棉铃虫等虫害。生物防治以不产毒黄曲霉菌播撒于花生土壤,竞争抑制田间黄曲霉菌的生长,从而达到降低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效果。
(4)产中黄曲霉毒素污染风险预警技术
基于主产区当年的气象数据、土壤条件、栽培品种以及病害发生流行情况等,应用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风险预警模型,及时预测当年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风险,提出针对性减控措施。如花生收获前4-6周,即花生结荚期,高温干旱(22~35℃),及时灌溉,降低黄曲霉菌侵染几率和黄曲霉毒素污染风险;收获期遇阴雨天气,抢晴收获,及时晾晒干燥或烘干,控制花生含水量10%以下。应用花生黄曲霉毒素高灵敏现场快速检测技术、黄曲霉菌株产毒力鉴定技术等方法标准定向定量测定污染水平与污染风险。
选择4℃~13℃低温、N2气调或CO2气调、真空储藏等黄曲霉毒素污染控制技术,有效降低储藏期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风险以及保持花生品质。低温储藏的费用会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长期储藏条件下,针对农户,优先选择气调储藏或真空储藏方式,而且这两种方式储藏对花生含油量、蛋白质等品质保持更佳。针对大型花生加工企业,采用低温储藏,降低毒素污染风险并保持花生品质,同时可操作性强。
(6)产后花生黄曲霉毒素降解技术
针对黄曲霉毒素污染的花生,花生或花生油加工企业采用黄曲霉毒素紫外光照射降解技术、臭氧等熏蒸降解技术、石墨烯等吸附脱除技术,达到减毒效果显著、不影响花生及其制品品质、操作简单、环境友好的目的。
(7)产后花生安全性评价技术与标准
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检测技术、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等黄曲霉毒素高灵敏检测技术、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状况的风险评估技术、花生黄曲霉毒素膳食摄入风险评估技术,综合评价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和消费风险。配套采用《花生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花生黄曲霉毒素控制污染技术规程》、《花生黄曲霉毒素检测抽样技术规程》、《植物性农产品中黄曲霉毒素现场筛查技术规程》、《黄曲霉菌株产毒力鉴定方法》等标准。
4.技术组装
集成产前抗性品种选择、产中病虫害防治和风险预警技术、产后低温、气调、真空等安全储藏技术及紫外光降解、臭氧降解减毒技术,全程贯穿应用黄曲霉毒素高灵敏检测技术等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全程控制技术模式、花生安全性评价技术及《花生黄曲霉毒素控制污染技术规程》、《植物性农产品中黄曲霉毒素现场筛查技术规程》、《黄曲霉菌株产毒力鉴定方法》等配套标准,降低黄曲霉毒素污染风险,保障消费安全,支撑产业发展。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徐东二路2号
邮政编码:430062
联系人:李培武
联系电话:13507137113
电子邮箱:peiwuli@oilcrops.cn
联系人:雷永
联系电话:13797003848
电子邮箱:leiyong@caas.cn
2.中国农业科学院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邮政编码:100081
联系人:郑床木
联系电话:13811586197
电子邮箱:zcmcaas@126.com
花生质量安全全程控制技术技术适宜推广的区域:适宜在我国长江流域产区和南方产区等花生主产区的种收储运加等各领域使用。
花生黄曲霉毒素全程控制技术模式使用过程中需特别注意的环节:针对不同产区、不同年份、不同用户,应用中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微调相关技术模式。